前天(10/7)下午去聽演講,吃了點那邊提供的buffet小茶點,很高興這些小茶點能幫我充飢,
回家路過球場時開始不對勁,還跟學弟妹開玩笑說:我肚子有點不舒服,好想回家吐(那時以為只是輕微的肚子痛)
6點回到家..那感覺越來越強烈,不舒服,趕緊上床躺著。躺了兩個小時起床後以為會好點,
誰知現在才是重頭戲..肚子開始絞痛,果然沒多久就腹瀉了,而另外一個症狀嘔吐也隨後報到
跑了幾趟廁所,早已拉到沒東西可拉...都是水,躺在床上折騰了好一陣子
頭暈、肚子痛、肌肉酸痛等等症狀交錯纏著我,到了晚上11點半實在撐不下去
阿蕙便陪著我到醫院掛了急診 (辛苦她了 ~"~) ...
說明了上吐下瀉的症狀,經醫生診斷是『急性腸胃炎』。
大一跟高中時期曾經感染過,大一那次是用髒手抓東西亂吃才發病的..這次很奇怪就中標了
之後打了點滴,注射止痛藥,吃口服藥,抽血
在醫院足足待了三個小時,等身體狀況好些後便出院回家了。
回家已三點多,睡了一覺早上起來已經好很多!(再次感謝阿蕙)
---------------
秉持著求知的精神..加上才過一天就大吃一通惹來的輕微腹痛(不怕死..),於是上網找了一些資料
腸胃炎的種類:
1、自然動植物的生物鹼:如毒菇、毒草或河豚、毒貝造成的。
2、化學性食物中毒:吃了有毒的化學物質所引起的疾病,如有害重金屬(如砷、水銀、鉛、有機磷製劑)、不良添加物、色素、有害防腐劑、過量香料、殘留農藥等。
3、細菌性食物中毒:常見的病原菌像金黃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aureus)、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(Clostridium perfringens)、沙門氏桿菌(Salmonella spp.)、海鮮弧菌(Vibrio spp.)、仙人掌桿菌屬(Bacillus cereus)、肉毒桿菌(Clostridium botulinum)等。
4、原蟲性腹瀉:如阿米巴痢疾(Amebiasis)、梨形鞭毛蟲(Giardiasis)、Cryptosporidiosis常發生在愛滋病患者。
5、病毒性腹瀉:如 Rotavirus、Adenovirus、Calicivirus、Astrovirus、Norwalk-like virus、Enterovirus。
重要的幾種病原(細菌性食物中毒):
1、大腸桿菌(E.coli):潛伏期約二十四到七十二小時,症狀的程度差異很大,噁心、嘔吐、腹部絞痛、腹瀉、重者脫水、休克,持續約幾天至一星期。最怕的是所謂大腸桿菌O157:H7(E.coli O157:H7),本菌感染會發生血樣性腹瀉,重者變成溶血性尿毒症(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)而致死。
(Source:Molecular Station)
2、金黃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aureus):其中的腸毒素會造成噁心、嘔吐、腹痛和腹瀉,潛伏期很短,約一至六小時,一般一至三天就會好了。
(Source:Bashkir Bee Honey)
3、霍亂弧菌(Vibrio cholera):會造成脫水性的腹瀉,通常是食用被有症狀或無症狀的患者的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,潛伏期一至三日,通常是無痛的米湯狀水瀉,嚴重的會有電解質和水份的流失,脫水,少尿,甚至有低血鉀症和酸中毒。未經治療的嚴重患者會有一半的死亡率。
(Source:HealthMad)
4、腸炎弧菌(Vibrio parahaemolyticus):潛伏期約二至四十八小時,有腹瀉、腹痛或伴隨發燒、頭痛、噁心、嘔吐,少數有血便。大多存在於海產食品,因為海產冷凍不夠、生食、未充份烹調所致,有時也透過菜刀、抹布或砧板間接污染。引起死亡的病例很少。
5、沙門氏桿菌屬(Salmonella spp.):吃了受污染的生奶、蛋、鱉或龜、或其蛋製品所引起,潛伏期約一、二日,開始有噁心、腹部絞痛,隨之出現腹瀉、發熱,偶見血便。輕者如腸胃型或帶菌者,可從大便或直腸拭子培養出沙門氏桿菌。重者如同傷寒,會有較長的潛伏期,之後高燒二、三日,常達三十九度以上,合併頭痛、關節痛、厭食、腹部疼痛和玫瑰疹,長期的高熱常伴有相對的心搏徐緩。於疾病晚期,當腸病變最明顯時,可發生腹瀉和血便。
6、痢疾志賀氏菌(赤痢桿菌)(Shigella):經由受污染的食物和帶菌者的排泄物而來,蒼蠅是傳播媒介,潛伏期三至五天,症狀會有腹痛、腹瀉、發燒和血便,主要的致病因子為Shiga toxin會破壞腸基底黏膜下層的細胞血管造成出血,並侵入循環系統引發嚴重病變。
7、輪狀病毒(Rotavirus):多發生在秋冬,會造成兒童發燒、嘔吐、水樣下痢三至八天,偶有脫水現象。
以上文字資料由網路上陳冠州醫師 所發表的 急性腸胃炎和食物中毒 文章中摘錄
-----------
所謂未嘗不可,到時變成胃腸不可....先嘴嚐後腸苦,不~我的美食生活!!